〈爬山〉
- 慈昱 王
- Jan 14, 2021
- 2 min read
其實是學期初的願望和規劃,原本是想在結束居酒屋後找慧瑩巧兒家揚他們一起爬山,然後分享營業的感想,聊聊對於焦慮的理解與改變;但是發現,事情好像不可為,於是自己去爬了就在附近的山,換個角度想想這半學期的收穫。
位於學校背後的筆架山脈,有一條小路接連著層峰直到石碇,是登山客中著名的巖石山,沿途都是裸露的巖石坡還有陡峭的山脊線;我一早出發,一如這個學期的計畫,滿懷期待的來到登山口。
一開始是迂迴的緩坡,Z字型的坡道傾斜成舒適的角度蜿蜒向前,我隨手撿了樹枝當拐杖,把裝滿的水瓶放在背包裡,「嗯,其實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難嘛」
走著走著,時間已是正午,陽光驅散了雲霧很是耀眼,緩坡路段結束了,稍微出汗的我來到了一個三岔路口;我翻了翻小徑旁前面登山客留下的路標,憑著感覺走了右邊,這也是一條平緩的小路,沿途是12月迎風揮舞的芒草和遠處樟山寺的鐘聲,愜意的不像在爬山,但是伴隨著前方逐漸靠近的電塔,這條路到了盡頭,「啊,原來這只是一條維修道路。」
想著時候尚早,我回到了三岔口,邊喝著還剩半瓶的水,邊想找到正確的路完成這次的登山計畫;我重新研究了一下路牌,只見箭頭模糊的指向三岔口旁一條我從沒注意到的岔路,藏在樹叢後的它筆直向上的順著山脊延伸,我很開心,「這應該就是正確的路吧!」我毫不遲疑地抓著繩索爬了上去。
天色漸漸變暗,天氣多變的文山區也開始下了小雨,接連不斷的陡坡和泥濘的地面有些煩人,於是我丟掉了手上的拐杖以確保兩隻手都可以抓住旁邊的繩索;路旁湧現了山區下午常見的山嵐擋住了景色和前路,而當我走完了行程的2/3時,時間已經到了傍晚。
漫開來的樹影和冬日的霧氣,使得我得拿著手電筒蹣跚向前,粗重的喘息和水瓶裡所剩無幾的水線無一不駁斥著我那冒進的決定,「真的是這條路嗎?!」
我把手機拿了出來,開始懷疑是不是要發布此生第一次的山難救援申請,而在天色完全變暗前,我來到了這一趟的第一個觀景台。
觀景台上有一張幸運地圖,它標示出了前面有一條讓登山客半途下山的岔路,我開心的吶喊,「是!捷!徑!」然後三步併兩步的跑了下山,決定再也不要爬這座危險的山。
Comments